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们愿意奉献,但我们也要工资_那年花开1981
笔趣阁 > 那年花开1981 > 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们愿意奉献,但我们也要工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九十二章 我们愿意奉献,但我们也要工资

  第393章我们愿意奉献,但我们也要工资

  “大家请看,这就是我们厂的昌北X―1工业缝纫机,是完全由我们自己研发的划时代产品,

  这款产品在国内拥有独一无二的领先地位,就是跟进口同类产品比,也有自己的优势”

  “经过我们全厂工人的辛勤努力,就我们现在的生产订单,都已经要到明年去了,市场反应都不能用一个‘好’字来形容。”

  王厂长领着李忠发等人,参观了昌北机械公司的生产车间,并且对着一排排刚刚走下生产线的工业缝纫机,表达出了自己的自豪和骄傲。

  跟随着李忠发前来的考察人员,对于昌北机械厂的生产线还是很感兴趣的,这是港方技术人员和唐明泰等人一起设计调试的流水线,在八十年代初属于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。

  “效率真高,这次参观可真没白来。”

  “嗯,等我们的生产线运动起来,应该也是这种有条不紊的样子”

  “没错,要不然我们怎么是互相参观呢?”

  “就是咱们那地方太小,人家这里是京城”

  李野的目光扫过这条“非智能”的生产线,感觉也就那样,倒是对X―1缝纫机的成品,多少有些兴趣。

  “不错不错,王厂长是懂技术的,技术这东西就是逆水行舟,只能进不能退呀!”

  李忠发看看墙这边,又看看墙那边,好似明白了什么。

  “哦~”

  比如电机控制踏板的位置做了微调,以适应这年代女生的普遍身高,

  这是要生产、技术、销售都要抓,三手都要硬吗?

  可是你也得硬得起来才行呀?

  所以现在昌北X―1的名声和供不应求的市场反应,可不只是工人的辛勤劳作,跟李大勇等人的付出也是分不开的。

  还有缝纫机的传动皮带材质不行,时间长了就容易打滑“吱吱吱”的响,

  某些轴承的质量也达不到要求,几乎就是按月更换的易损件。

  再联想联想最近王厂长在电视上打的广告,就不难猜出他的心思。

  李忠发仔细看了昌北的技改小组,一边点头一边赞叹,然后他忽然指着那堵墙问道:“王厂长,那半个车间是不方便参观吗?”

  毕竟这年头没有那么多的大长腿,女生基本上都处于155―160之间,西南地区的姑娘甚至普遍不足155,妥妥的迷你可爱小土豆。

  这么可爱的女生,你总不能让她绷直了小短腿儿,用脚尖去控制电机踏板吧?

  但是现在看来,王厂长并不满足于核心技术,掌握在港方的手中。

  王厂长道:“这是我们的技改车间,我们没有满足于现在的成就,厂里的技术改进小组,一直在不停的探索新技术.”

  很多工人都觉得,反正又不是卖不出去,费那么大劲吹毛求疵干嘛?

  但李野教导李大勇,这是一个习惯,如果让工人不注意形成了“无所吊谓”“得过且过”的习惯,那再改过来就要费很大的力气。

  这些小毛病如果落在其他厂家的眼里,那都是正常的,要是整天不坏,服装厂的维修工岂不是天天睡大觉没了用武之地?

  王厂长笑了笑,摆摆手道:“那是港方的技改车间,我都不能进的,所以还希望大家理解理解。”

  李野看着几个正在拿着图纸冥思苦想的工人,又看看地上散落的缝纫机零件,终于明白昌北机械公司的事情,比李大勇描述的严重的多。

  王厂长领着李忠发等人参观了铸造车间、机加车间、装配车间等等,不过在走到最后一座大车间的时候,大家发现车间的正中间却堵了一堵墙,把车间一分为二。

  本来说好了港方负责技术研究,以唐明泰为首的研究团队,也一直没有停下新产品的研究脚步,而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。

  这款产品跟当初他上一次来的时候,已经进行了许多细节的改进。

  但在李野这里不行,李大勇通过田洪山的销售渠道,拿到第一手的市场反馈之后,立刻就按照李野所说的“百分百完美”狠抓质量关,一项一项的解决了这些小问题,

  众人出了车间,正好是顺着那排矮矮的栅栏离开。

  然后众人就看见两“蓬头垢面”的小青工走了过来。

  对方显然也看到了王厂长等人,不过也只是看了看,然后就低下头跟众人隔着栅栏交错而过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1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1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