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两百八十章 文乐渝:给我给我,都给我_那年花开1981
笔趣阁 > 那年花开1981 > 第两百八十章 文乐渝:给我给我,都给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两百八十章 文乐渝:给我给我,都给我

  第280章文乐渝:给我给我,都给我

  柯老师可以跟文乐渝开玩笑,但当她跟李野对话的时候,可就严肃认真的多了。

  李野:“吴锦媛肯定不是刻意因为我来的,她是南洋吴氏文化传播集团的副总经理,应该是看上了内地庞大的影视市场,

  但她在港岛见过我,我估计已经怀疑我跟《冰与火之歌》的作者有关系。”

  柯老师:“那她只是怀疑吗?你没有向她透露什么?”

  李野:“没有,我跟她一句话都没说过。”

  柯老师:“那没事了,你只要不认账就可以,你的东西谁也抢不走。”

  李野笑着道:“这本书可不仅仅是我的,是我和文乐渝还有柯老师,我们三个人一起创作的,以后万一人家说我不顾大局自私自利,柯老师您.嘿嘿。”

  “浩,这是拉我下水了呀?”

  柯老师笑了一声,然后道:“这钱都是你的,你如果实在过意不去,就按照国家规定千字十块的标准付给我稿费好了。”

  83年的翻译稿费确实有国家标准,是千字7―10块,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不错的补充性收入,但对于柯老师这种级别,那跟埋汰人差不多。

  李野认真的摇摇头,道:“柯老师,您这种做法是不对的,既然有付出,就应有回报,现在有很多文字作者都拿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收益,您应该以身作则才对。”

  “哈哈哈哈哈~,以身作则,”柯老师畅快的笑了半天,才道:“那就让小渝先替我保管吧!我就不掺和你们的事儿了。”

  文乐渝在柯老师身后,对着李野直打眼色,还打着“给我给我、都给我”的手势。

  她知道自己的妈妈说话算话,现在李野赶紧答应下来,以后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钱财,就都归她说了算了。

  柯老师看不见文乐渝的样子,又道:“你说的文字作者拿不到自己的收益,是什么意思?”

  李野道:“是这样的,那个吴锦媛已经跟学校讨论了《望乡孤军》的版权问题,但《望乡孤军》的主笔和参与人员还都在家没来京城呢!我们内地的版权保护意识几乎没有。”

  柯老师沉吟片刻,道:“这个问题我会注意,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。”

  李野也知道这是实情,现在内地没有那么强的个人意识,生是单位的人,死是单位的鬼,好多事情说不清的。

  不过文乐渝却紧跟着说道:“妈,那要是别人看上李野的《朔风飞扬》了呢?那本书在南洋也很火的。”

  柯老师笑了笑,对文乐渝道:“你去妈妈书房,从书桌第二层抽屉里拿那个黄色信封过来。”

  文乐渝踩着拖鞋啪啪啪的去拿了过来。

  柯老师递给了李野:“你那五千美元的捐献是有备注的,就是《朔风飞扬》的海外稿费,所以不用担心。”

  。。。。。。

  第二天,李野到了学校的时候,见到了李淮生、杨玉民和孙先进。

  他们都是接到学校的电报,连夜兼程赶过来的。

  杨玉民拿出一份稿子递给李野:“李野,你看看我暑假赶的稿子,然后你觉得《望乡孤军》还有多久能结尾?二十章能吗?”

  李野没看稿子,而是反问:“为什么要急着结尾呢?我们一直是不紧不慢出细活的,你应该知道这个结尾尤其重要,不能留下瑕疵遗憾。”

  杨玉民点头道:“这我知道,不过学校催得紧,海外的影视剧公司看上了咱们这本书,想要跟内地合作拍摄,没有结尾可怎么拍?”

  李野想了想,道:“那这个合作的费用该怎么分配?是归学校、文学社,还是.个人?”

  李淮生和杨玉民都是愣了一下,然后四下看看,才低声对李野道:“你可不要乱说,我们可以尽量争取一些补助,但归个人这种话你千万别说,你现在可是积极分子啊!”

  “那行吧!”

  杨玉民是《望乡孤军》的主笔,李淮生是《望乡孤军》创作时期的负责人,他们两个既然不争取,李野这个思路提供人就随便了。

  早上九点半的时候,学校老师通知孤军文学社的几人过去开会。

  李野等人到了会场,已经到了好多人,而且后续又陆陆续续到了很多人,李野甚至看到了几个有些眼熟的演员。

  李野小声道:“今天是大场面吗?”

  杨玉民点头:“场面不小,待会儿让老李说话,咱看着就行。”

  十点钟的时候,李野看到了吴锦媛。

  她坐在会场主席台的上面,紧挨着C位,显然得到了内地几个部门的重视。

  “人都到齐了哈,今天开一个简单的筹备会,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对于影视类文艺节目的需求,我们决定跟南洋吴氏文化传播集团合作,启动《望乡孤军》和《朔风飞扬》的拍摄计划,

  这一次的合作拍摄非常重要,具有深刻的意义,同样也可以为我们的建设带来急需的外汇和资金,希望大家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,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力以赴为了共同的目标奉献出自己的力量”

  “啪啪啪啪啪~”

  讲台上的人水平不低,很快就调动起了台下众人的情绪,赢得了不少的掌声。

  李野瞅瞅边上的李淮生和杨玉民,都觉得他们也都对于能够加入到这一次的“国际合作”中感到与有荣焉。

  但是李野的感受,就不好形容了。

  李野没有鄙视“奉献”的意思,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,正是因为一代人的“奉献”,才让种花走到了今天。

  那时候种花家没有足够的机械,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,

  于是出现了世界上唯一的全民动员现象,数以亿计的人,用渺小的人力代替机械,保证了基础工业的建设。

  后来有专家研究过,如果不是因为那一代人的奉献,种花家的工业化肯定夭折了,后世那门类齐全的全产业链工业,根本不会有发展的机会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1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14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